技術分析是科學還是玄學
一、“自然法則”的發現者
1開山祖師:查爾斯·道(見上期)
2技術奇才:威廉·江恩(見上期)
3集大成者:艾略特
艾略特是大器晚成者。他原來是位會計師,曾供職於餐館和鐵路公司。奇怪的是,他沒有在基本分析領域建功立業,卻成了技術分析的大宗師。1927年,艾略特50多歲時退休回家養病。此間或許目睹了美國股市1929年前後的大多頭與大崩盤,他選擇了華爾街股市75年的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幸運垂青不懈追求的人們,艾略特在1934年終於提煉出一套完整的股市波動結構。在著名的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柯林斯支持下,艾略特在1938年出版了《波浪理論》一書。1946年,也就是在其逝世2年前,他完成了關於波浪理論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則:宇宙的祕密》。
波浪理論集哲學、數字學、神祕學於一身,揭示了股價波動的自然法則。艾略特指出:“我們的社會—經濟進程全部發展的結果遵循一條規律,這規律就是使它們在相似和不斷再現的波浪系列或確定的數字及圖形下重復自己”。他認為股市遵循著一種周而復始的節律,完整的牛市周期由8浪構成,先是5浪上昇,隨之有3浪下跌。波浪理論的數字基礎為費波納奇數列,即1,1,2,3,5,8,13,等等,以至無窮。波浪理論具有三個重要方面——形態、比例和時間,其重要性依上述次序排列。上期談到,在江恩理論中,這三個方面重要性次序恰好與波浪理論的相反。
艾略特認為:波浪理論是“對道氏理論極為必要的補充”。約翰·墨菲指出:“艾略特的大部分理論與道氏理論以及傳統的圖表技術天造地設般地吻合。然而,艾略特波浪理論又向前邁了一步,對市場運作具備了全方位的透視能力”。道氏理論的反轉信號必須等到新趨勢確認之后才發出,波浪理論對即將出現的頂部與底部卻能提前發出警告。所以說,波浪理論很可能是最包容並蓄的技術方法,不僅具有預測功能,而且具有解釋功能。因此有人將其稱作“將技術分析的精髓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顛峰之作”。
1972年美國投資人協會的研討中的評價是:“有一位天才,名叫艾略特,他發現了‘波浪理論’”。有人認為在此話之後還應加一句話:“這個理論只有天才才能理解”。正因為艾略特理論復雜玄奧,長期以來並不廣為人知。1978年,當代波浪理論大師柏徹特等人隆重推出《艾略特波浪理論》一書,並在1984年為期3個月的全美投資競賽中,柏徹特以444.4%的獲利率贏得總冠軍,從而使得波浪理論迅速傳播。
波浪理論看起來很完美,用起來很困難,難就難在如何區分或界定不同級別的浪。另外,輔助技術指標存在著失靈鈍化的現象,波浪也會出現延伸再延伸的情況。所以有人戲言道:洪湖水,浪打浪,何人搞得清是何浪。
波浪理論很有爭議,但又被廣泛運用。其原因是,首先波浪理論在技術分析中是最佳的解釋性工具。在解釋行情(特別是大盤)走勢時,波浪理論最具全面性、系統性,其他技術工具則有單調性、零碎性之感。其次波浪理論在技術分析中是較好的預測性工具。在預測行情走勢時,波浪理論較具敏感性、前瞻性,而其他技術工具則顯得遲鈍和滯後。所以說,波浪理論盡管難用,但還得用。我的經驗是,如能將波浪理論與時間周期及技術指標結合起來研判大市趨勢,準確度會提高不少。
4指標發明家:韋爾德(J·W·Wilder)
韋爾德曾當過機械工程師,精於數學分析。他於1978年出版了《技術性買賣系統的新概念》一書,發明了一系列技術輔助指標:相對強弱指數(RSI)、拋物線(PAR)、搖擺指數(SI)、轉向分析(DM)、動力指標(MOM)、變異率(VOL)等等。上述技術指標尤其是相對強弱指數大行其道,深受技術派人士的歡迎,韋爾德很快就舉世知名。
韋爾德的測市系統,雖品種繁多,但大同小異。他經過多年的反省檢討,認識到每一種指標都有其缺陷與誤區,沒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絕對準確地預測市勢的趨向。他悟到“順勢而為”的重要性,深明“無招勝有招”的真諦,於1987年推出新作《亞當理論》,副題為“最重要的是賺錢”。
《亞當理論》分為四個部分:
(1)以一則童話故事說明順勢買賣的重要性。
故事的梗概是,精確先生是波浪理論專家,並精於指標測市系統,以測市準確馳名於世,管理的基金在4年內獲利超過10倍。有一次,他對大市看多,購入股指合約5000張。後來,指數不昇反跌,他感覺不妙,心情矛盾,很傷腦筋。此時,他的5歲女兒盡管什麼技術都不懂,看了電腦后也知道行情會繼續下跌。於是精確先生沽出股指合約8000張,由多倉翻為沽倉。其後幾天,行情繼續下跌,他擇機平倉反敗為勝。自此之後,精確先生不再研究什麼波浪或指標,隨意所至,投資成績亦日有進展,生活寫意。
(2)介紹一種全新而又十分簡單的測市工具。
他以市場本身的走勢作為預測未來走勢的基礎,以相反影象的原理,用一支筆和一張透明紙,便可提供一個自動測市系統。
(3)提出期貨買賣控制風險的十大戒條。
(4)介紹思想致富的方法。
他受成功學的啟發,不斷激勵自己為既定的目標而奮斗,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韋爾德最後總結說:“如果逆流而上,我將會面對強敵,吃力而不討好。相反來說,順水推舟,跟隨水流的節奏行走,事半功倍,則無論生活或投機買賣都會更為美妙而寧靜”。
我們認為,韋爾德以偏概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第一,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股市分析工具(無論是技術的還是基本的),任何分析工具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誤區,但也有相當大的適用空間。因此說,韋爾德輕率地否定相對強弱指標等技術工具的分析價值是不可取的。令人不解的是,既然精確先生以往測市準確且投機成功(4年賺10倍),怎麼可能會因為一次投機失誤而放棄以往一直有效的技術工具呢?這位機械工程師出身的專家看問題是不是太機械了。
第二,對於順勢而為者來說,移動平均線或趨勢線都可作為重要的工具,又何需標新立異地用透明紙畫出來的“自動測市系統”呢?韋爾德既然推崇“無招勝有招”的自在神境,又何必多此一舉地用透明紙作畫來套住自己的心靈呢?
第三,其實大部分股民都信奉亞當理論,昇市買漲,跌市看空,為什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虧錢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看錯市了,不用韋爾德的方法去糾正錯誤,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行動。
第四,亞當理論與相反理論相斥。我的看法是,在一般中長期大行情的底部與頂部周圍,可以依據相反理論來操作;在一般中長期大行情的中間段可以依據亞當理論順勢操作。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二、先呼風喚雨后敗走麥城的大師
1圖表大師:葛蘭維爾(Grarville)
葛蘭維爾在1980年代早期能以個人的力量左右市場。1981年1月6日下午6時30分,他向他的全球3000位投資客戶傳話,“出清所有股票——統統賣掉”。次日早晨,證券公司里賣單泛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挫24點,約等於400億美元的帳面損失。在這之前一年的4月,葛蘭維爾的買進指示使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揚了30點。1981年9月,他的賣出指示則幾乎引起全球金融恐慌。想想看他此時有多麼志得意滿!大眾對葛蘭維爾的愛戴一如搖滾明星,他的巡回講座總是超額訂位。
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後來,他在《葛蘭維爾市場簡訊》裡警告客戶股市將有災難。當道指走到800點時,他告訴客戶,股市正在崩盤中,投資人不僅該賣出手中持股,還要賣空,以便在金融末日中獲利。結果股市反而站上1200點。1984年他再度警告數量日益變少的客戶:“多頭市場只是一個泡沫現象”,崩盤將至。他的信徒因此痛失80年代的大多頭市場,他身為股市先知呼風喚雨的地位也從此一去不返。
2波浪大師:柏徹特
當葛蘭維爾的聲名如日中天時,耶魯大學畢業的柏徹特則在搖滾樂團中打了四年鼓,才加入美林證券當技術分析師。後來受到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啟發,決心自立門戶,離開了美林公司,到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地點——喬治亞州的蓋恩維拉撰寫投資通信。最初幾年順風順水,預測驚人地準確。1980年代初期,道指在1000點上下,他預測大多頭的股市將至,道指可望上漲到3600點,並在2700點稍作喘息,他要他的信徒全力投入直到1987年10月。1987年10月,美股大崩盤,道指從2695點跌到1795點。正當葛蘭維爾的預測錯得離譜時,柏徹特則像當時技術派的真命天子。索羅斯也說過:“柏徹特是一位依據艾略特波浪理論進行預測的技術分析師,他已成為我們時代的預言家,其預言確能撼動股市”。
1987年10月後好景不再。美股大崩盤後,道指跌到只剩2000點左右,柏徹特對長期趨勢轉向悲觀,建議持有國庫券。他認為“大多頭市場可能已結束”,道指在90年代初期將跌到400點以下。可是股市無情地嘲弄了柏徹特:“八七股災”後,美股重拾昇勢,道指再未見到400點而是扶搖直上11000多點。柏徹特讓他的信徒錯失了一個漲幅達4倍多的超級大牛市,其后他的信譽也就不問而知了。
3.指標大師:艾蘭恩·格莎雷莉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不幾年。繼柏徹特之後,走紅的是李曼兄弟投資公司的副總裁格莎雷莉。她可不光用單一指標,而是集合13種指標來測市。在1987年美股大崩盤之前,她建議客戶在9月1日前完全撤出股市。10月11日前,她幾乎肯定崩盤迫在眉睫。兩天後,她告訴《今日美國報 》,道指即將下跌500點以上,這真是驚人的先見之明。一周之內,她的預言實現了。媒體上封她為“黑色星期一的大法師”。但此後她預測道指還要再跌200-400點,說自己不會再碰股市,於是錯過了90年代的超級大牛市。
4.香港波浪大師:許沂光
許沂光先生在1994年7月出版的《投資面面觀》一書中,用波浪理論預測深圳綜指的趨勢。他指明,深圳股市由1991年9月的45.66點至1993年2月368.84點,清晰可見五個子浪上昇。其後進入Ⅱ浪的調整,並以鋸齒(之字)形態運行,“重要的下跌目標指向90至100的水準之間”,“見底時間應為1994年8月左右。熊市見底後,深圳股市將再度掀起一番熱鬧”。後來深圳綜指果然是在1994年7月29日(7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的94.78點見底,8月1日跳空強勁反彈,此後的一個半月內,深圳綜指飚昇到234點,漲幅達1.5倍!許大師預測得如此之準,令國內股民極為震驚與欽佩。
此後,許大師率門徒進軍大陸市場,推廣其投資通信與技術分析著作,一時洛陽紙貴,風靡全國。但隨後他預測的最具爆炸力的“三浪3”遲遲未露面,反而出現了調整時間長達16個月的弱市,跌幅達55%。國內技術分析師與股民對他大失所望。其實,最寒冷的冬天已過去,春天還會遙遠嗎?問題是有些人等不到春天的來臨,已經在冬天的末期凍死了。到1996年春中國大牛市真的來臨時,許大師的投資通信及影響力早已在大陸的土地上銷聲匿跡。
從以上四位大師的經歷來看,他們都有叱吒風雲的走紅期,也都有被市場戲弄的背運期。有趣的是,美國的三位大師都在看準一個空頭市場而沾沾自喜之後,隨之被一個更大的多頭市場所淘汰。他們的經歷與波浪理論中的交替原理相吻合。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日風流人物。在股市中生存應在言行意三方面都謹記“謙受益,滿招損”。我在給股民或公司員工講課時經常說,牛頓是物理科學界的巨人,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等科學原理。但他卻誠懇而謙虛地說:我就象在海邊玩耍的小孩,時常為揀到幾塊漂亮的貝殼沾沾自喜,卻面對真理的大海視而不見。
三、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石
技術分析是以預測市場價格變化的未來趨勢為目的,以圖表為主要手段對市場行為進行的研究。市場行為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價格、成交量、達到這些價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時間。技術分析有三個基本假定或前提條件:
(一)三個理論前提
1市場行為包容一切。
包容性是技術分析的基石。技術分析者認為,能夠影響股價的任何因素——經濟的、政策的、心理的等等——實際上都反映到價格及其成交量上了。
技術派研究市場運動的結果,基本派則追究其前因。技術派當然知道市場漲落肯定有原因,但他們認為這些原因對於分析預測無關痛痒。既然基本面資訊已經反映在價格之中,那麼再研究它們就多餘了。圖表分析抄了基本分析的近道,反過來卻不然。
許多技術分析者不願意接受“多餘”的資訊,因為它們有可能影響或干擾他們研讀圖表的工作。圖表派元老約翰·邁吉(John Magee,《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的作者)就是工作在真空之中的典型人物。他在麻州春田市的一間小辦公室里工作,連窗戶都用木板釘上,以防外界干擾。他曾說過:“當我走進這間辦公室,就把世界留在外面了,我只專心於研究我的圖型。這個房間不論是在大風雪或是6月裡月色皎潔的夜晚都一樣。在這裡,我不會對客戶不盡職,看見太陽出來就說‘買進’,看見下雨就說‘賣出’”。
技術派認為,在出入市具體時機的選擇方面,技術分析更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當一個重要的市場轉折初露端倪時,市場常常表現得頗為奇特,從基本面上找不到理由。而技術派此時卻比較自信,當大眾常識同市場轉變牛頭不對馬嘴時,也能夠“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應付自如。他們樂於領先一步,當少數派,因為他們明白,個中原因遲早會大白於天下,不過那肯定是事后諸葛亮,他們既不願意也沒必要坐等,喪失良機。
2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趨勢性是技術分析的核心。技術派研究股價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或轉折的早期,及時準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勢交易的目的。為什麼股價會以趨勢方式演變呢?技術派認為,這當然是牛頓慣性定律的應用。為什麼股價漲高了之後會轉勢下跌呢?據說這是牛頓的地心引力的作用。
隨機漫步派代表馬爾基爾認為,技術派有關趨勢持續的可能原因有二:第一是群眾心理的直覺天性。當投資人看到熱門股節節上漲,就急著想加入抬轎,所以漲價本身造成支持未來漲價預言的實現。第二是因為公司基本資訊取得的不公平現象。某些有利消息發生時,總是內部人士最早知道並買進,造成股價上漲。他們再告訴他們的朋友,朋友跟著買進,然後專業人士得到了消息,大型機構法人大量買進。最後你我這些後知後覺者也知道了跟進,使價格漲得更高。有利多消息時,這個過程使價格逐漸上漲;反之,則逐漸下跌。
盡管馬爾基爾的觀點能夠部分地解釋個股上漲或大盤短期上昇的原因,但並不能揭示出股市長期趨勢的成因。自1932年以來,美國股市基本上呈現底部不斷抬高的大牛市。這些用“群眾心理的直覺天性”與“基本資訊取得的不公平”是不足以解釋的。艾略特曾說過:如果你把新聞和消息作為市場走勢的動機,那麼去賭賽馬你或許有較好的運氣,你不必在股市裡,依賴走勢去正確地猜出某一條新聞的意義。
馬爾基爾認為,股市運動只是一種隨機漫步,但又說“買入長期持有”是比技術操作更有效的投資策略。實際上,“買入長期持有”策略本身就是以股市長期趨勢走牛為基本前提的,只不過馬爾基爾本身未自覺地意識到而已。
3歷史會重演。
歷史會重演說得具體點就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隱藏在歷史裡,或者說將來是過去的翻版。
技術分析和市場行為學與人類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股市歷史會重演,正如聖經所說“陽光底下無新鮮事”。
曆史的重演表現為時間周期的再現與價格型態的重演。下面舉一個例子。
例一,美國華爾街兩次股災的驚人相似。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大崩盤;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又一次暴跌。這兩次暴跌,在發生的季節、時間間隔和價格形態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請見下圖與下表。
1929年 1987年(閏六月)
太陽曆法 中國農曆 星期 太陽曆法 中國農曆 星期
春季低點 5月31日 四月廿三 五 5月20日 四月廿三 三
夏季高點 9月3日 八月初一 二 8月25日 七月初二 二
秋季高點 10月11日 九月初九 五 10月2日 八月初十 五
崩潰 10月29日 九月廿七 二 10月19日 八月廿七 一
需要說明的是,從陽曆上看,兩次股災高低點的時間差了11天;但從陰曆上看,最多差1個月,考慮到1987年有閏6月(即農曆6月有兩個),實際上兩次股災高低點的時間最多僅差1天。上圖是根據陰曆日期繪制的。
股市歷史是存在重演的現象,可是像1929年和1987年兩次股災那麼驚人相似的例子是很少的。股市歷史經常會以改頭換面的方式重演,因此許多股民不能正確地予以識別,一次又一次地與股市大機會失之交臂,或一次又一次地被股市戲弄而套住。
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點來設計的,人性弱點是很難改變的,所以股市歷史會重演。我們只要善於學習調研,並努力克服戰勝自身的人性弱點,就很有希望在股市上脫穎而出。
(二)兼容並蓄方為大道
基本派與技術派爭吵了一百年,這情形如同武林中正派與邪派的爭鬥。其實,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並非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正如約翰·墨菲所說:“在兩條道路中,任何一條都可以用來進行市場分析。我既認為技術性方面確實領先於已知的基礎性方面,同時也相信,任何重大的市場運動都必定是由潛在的基礎性因素所引發的。因此,道理很明白,技術派應當對市場的基礎性狀況有所了解。如果圖上的重大價格運動別無解釋的話,技術分析師不妨向他的基礎派同事請教,看看從基礎性方面怎麼看待這個變化。另外,考察市場對各種基礎性新聞的反應,也是尋求技術性指標的絕好的辦法。基礎派分析師也可以利用技術性因素來驗證自己的判斷,或者提醒自己市場上可能將要發生什麼樣的重大變故。基礎派通過研究價格圖表,或者借助於電腦趨勢跟蹤系統作為過濾措施,可以避免開立與當前趨勢相反的頭寸。價格圖上一些不尋常的變化可以充當基礎分析師的警告信號,提醒他更仔細、更深入地研究基礎性環境”。
波浪理論愛好者在研判股市中長期走勢時,常常會有幾種數浪的備選方案,此時基本面的研究可能會對波浪分析者有所助益。柏徹特在《艾略特波浪理論》一書中,對於每一波形成的基本面背景做了很好的概括。
凱恩斯曾將選股形象地比作選美。我們具體作一類比。美女競選奪冠一般要具備三方面的優勢:外在美,即形象佳;內在美,有知識教養;人緣好,許多人捧場。我們選股時最好也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在美,圖表漂亮;二是內在美,企業素質好;三是人緣好,莊家青睞,散戶樂於響應。
技術分析者在選股時,往往能挑出幾十只圖表都不錯的股票,這時再對它們的盈利水準、成長前景、股本規模等基本面因素加以比較分析,再對熱錢流向、成交量分布等資金面動向進行研究,最後綜合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三方面的資訊,可能會產生比較令人滿意的股票組合。
四、基本派與隨機漫步派的責難
馬爾基爾(B·G·Malkiel)寫了一本名著《漫步華爾街》,此書成為目前美國著名大學MBA投資學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在此書中他對技術分析進行了全方位的猛烈的抨擊。
1技術分析師都沒賺到錢,其水平肯定不怎麼樣。
馬爾基爾挖苦地說:“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技術分析師的鞋子經常都是開著口的,衣領也常磨損了。我個人就從沒見過一個投資成功的分析師,破產的倒看到過幾個”。其實,巴菲特也持類似的觀點。
我們認為,馬爾基爾此話言過其實,有失客觀。眾所周知,技術大師江恩在20世紀上半葉從美國市場上賺到了5000萬美元。江恩能在25個交易日內,使得起始資本450美元成長為37000美元。《紐約時報》1984年2月18日商業版報導說:“1983年全美操盤手冠軍交易中賺到最多錢——140萬美元——的人是馬丁·舒華玆。他的期貨交易帳戶成長了175.3%。舒華玆先生是一個38歲的前證券分析師”。遠的不說,我國技術分析派中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多得是。
2技術分析如同占星術與煉金術,技術大師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馬爾基爾認同:“技術分析是和占星術同類的科學”。“在科學方法的檢驗下,技術分析的根基顯然和中世紀的煉金術差不多”。“沒有一種技術分析能持續超越令人心安的買進持有策略。漫步理論的基本結論就是:技術分析的方法不能用以擬定有效的投資策略”。
他還說:預測市場的人這麼多,總有人說中最後一次或多次的大轉折,但沒有人能永遠正確。可以這樣說:“聽信股市大法師預言的人必抱憾以終”。
在股市上不能以一次成敗論英雄或狗熊,任何人都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無論是基本派大師巴菲特、彼得·林奇、巴魯克、格拉漢姆,還是技術派大師江恩、柏徹特,或是哲學派索羅斯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至於說到技術預測之結果不如長期持有策略,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馬爾基爾生活的年代正值美國持續近70年的大牛市,長期持股多半能賺大錢。但是在1989年前後買入的日本股票或台灣股票並長期持有到今天,多半還虧錢1/3以上。
3無用的技術分析師還在股市上生存的原因。
馬爾基爾挖苦道:“技術分析的理論只造福那些推銷這類服務的技術分析師和雇用他們的證券公司,因為分析師鼓勵投資人多買多賣,為號子賺進更多手續費”。“技術分析師沒幫投資人的忙,但卻促成了買賣,幫了經紀商的忙”。
技術分析師具有多創手續費的功能,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例如在中國股市中,如果按基本派的標準,平均市盈率高達50幾倍的情況下,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寥寥無幾,豈不是沒有什麼買賣交易了,證券商吃什麼?國家印花稅項的收入豈不是大大減少了嗎?但是話說過來,技術分析師並非都主張短線交易,不少技術人士都主張中線投機。如果說技術分析師是多餘之人,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版那麼多的技術分析書籍,為什麼技術派觀點還會流行於市呢?
五、技術分析的玄奧性
(1)自然界的感悟
查爾斯·道和艾略特都從大海中得到啟示。道氏用大海的潮汐、浪濤和波紋來比喻股市的主要、次要和短期三種趨勢。艾略特發展和細化了道氏理論,指出牛市(漲潮)有5個推動浪,熊市(退潮)有3個調整浪;並把費氏數列作為波浪理論的數學基礎。費氏數列即:1,1,2,3,5,8,13,等等,以至無窮。這些所謂的神奇數字之間的比為0.5,0.618,0.382,0.191,0.809,1.382,1.618等,都是漲昇或回調常見的比例。
波浪派掌門人認為,自然界中有許多動植物甚至人都符合神奇數字和黃金比例,股價波動實質上反映了人們的情緒波動,因此股價波動表現為費氏數列式的波浪運動就不足為怪了。換句話來說,他們認為人的物質構造是符合神奇數字和黃金比例的,因此人的情緒波動也是如此,所以反映人們情緒波動的股價漲落也不外如此。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但仔細想來也不能說毫無道理。
(2)聖經的啟示
江恩是極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宣稱在聖經中發現了投機市場的自然法則。1927年他在《空間隧道》一書的前言中寫道:“這本書有三個目的:其一,描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羅曼史;其二,道德教育,證明聖經上許多自然法則;其三,顯示科學、預測和備戰的價值”。“聖經中描述了通向成功的關鍵過程,從那裡你可以知道所有想知道的,得到所有想得到的,滿足你的需求和願望”。
江恩在中青年時也許自認為是上帝的寵兒,所以曾用神諭般的口氣說:“我們擁有一切天文學及數學上的證明,以決定市場的幾何角度為什麼及如何影響市場的走勢。如果你學習時有所進步,而又證明你是值得教導的話,我會給你一個主宰的數字及主宰的字句”。但是,他到晚年時,顯得十分保守,非常謹慎,比較低調。我想這也許是市場教育或修理他的結果。在投機市場中,如果你自以為是“神”,那麼真神一定會好好地戲弄或教訓你。
里奧·高夫在《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一書中評論道:“甘氏(指江恩)就象一種宗教信仰,你要不就相信,要不就不信”。“甘氏對於自然界充滿重復模式的玄奧論調相當著迷”。江恩指出:“人的本性不會變,這就是曆史一再重復,以及股市在某些條件下年復一年,和在不同時間循環下運行極為相似的原因”。由於江恩的理論深受聖經的啟發,又以人的本性難移作為時間循環周期的根據,所以顯得玄奧而神奇。
(3)“一語成讖”論
“一語成讖”論也可以說成“預言自我應驗”。有些反技術派人士認為:近年來絕大多數圖表型態流傳廣泛。許多投資者把它們牢記於心,常常根據圖型不約而同地行動。於是當圖型發出“看漲”或“看跌”的信號時,買者或賣者一涌而上,結果產生了“預言自我應驗”的現象。
技術大師約翰·墨菲指出:事實上圖表型態很客觀,而研讀圖表是門藝術(或者說是“技巧”更恰當)。圖表型態幾乎從來沒有清楚得能讓有經驗的分析師意見一致的時候。疑慮重重、困惑不解或者見仁見智才是家常便飯。技術分析有許多種選擇,各種選擇相互之間經常合不上榫。有條條大道,但不全通羅馬。即使大多數技術人士預測一致,所見略同,由於各自的投資策略不同,他們也不一定在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入市買賣。
墨菲還寫道:我們一般把預言自我應驗論看成是對圖表分析的反對意見,其實說它是贊譽或許更為恰當。要是有哪種預測技術如此廣受歡迎,以致於能影響市場,那它非得出類拔萃不可。您不妨琢磨,為什麼提起基本分析時,很少有人會顧慮它也會出現自我應驗的問題呢?如果“一語成讖”果有其事,那麼它天生也會“自我修正”。
(4)“眾信不靈”論
馬爾基爾指出,假如你檢驗過去任何一段時間的股價,你幾乎總會發現某些理論在某一段時間有效。不同的選股標準只要測試夠多,總會找到一種可以挑選出當時最佳股票的標準。但是一旦這種規律廣為人知,大眾的集體行動將會使這種現象再也沒有發生的機會了。如果這種規律只有一人知道,他會自行利用直到累積巨富為止,他當然不會將真正有用的技巧與別人分享。任何成功的技術策略遲早都會自食其果。這就是我認為沒有人能依賴技術分析,持續獲得高於平均報酬率的基本原因。任何成功的技術分析方法,最後都難免自我毀滅。
1980年,韋爾德在香港演講時也說過一段與馬爾基爾類似的話:“過去7年來,這是一套卓越的系統(指其發明的指標系統),但要記住一點,交易系統具有一種難以捉摸的能力,每當我們教授該系統之後,它便會暫時停止發揮功能”。7年後,韋爾德摒棄了他親手發明的包括相對強弱指標在內的指標系統,創立了主張順勢而為的亞當理論。
神祕文化中有句話:“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可是在技術預測上,大眾都信則失靈。這正如先哲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股市規律說給大眾知道,結果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正所謂“天機不可泄露”,“泄露天機遭天譴”。看來西方的道氏傳人有必要從東方的道家等先哲那兒汲取大智慧。
六、技術分析的科學性
技術派認定股價波動具有趨勢性與規律性,基本派與漫步派則否定股價波動具有趨勢性與規律性。眾所周知,科學是揭示規律的一門學問。要論證技術分析有無科學性,首先需對股市規律性問題進行探討。
1四種規律
《波浪理論》的譯者對自然辯證法有較深的造詣,他在此書的後記中寫道:人類目前所掌握和運用的規律大體上可分為四種,它們的預測能力或準確性也各不相同。
第一種是決定性(或確定性)規律。
它預測的準確性幾乎是100%,或者說在嚴格條件下就是如此。這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整個科學和人類所追求的理想工具和理想狀態,這就是三四百年來決定論、機械論統治科學,影響科學的時代。可惜,自然界和社會經濟界遠非這麼簡單、乖巧,讓人類輕易地就這麼征服、駕馭了。
第二種是統計性規律。
用它作預測是允許有誤差的,10%以下,甚至更大的誤差都是可容忍的。從上個世紀以來,決定論無能為力的科學領域,統計性規律大行其道,特別是在熱力學和量子力學領域。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的長期論戰,除去雙方理論上的對立之外,在方法論上主要的分歧就在於如何看待和評價決定性規律與統計性規律在科學中的作用。
第三種是模糊性規律。
它甚至可以容忍20-30%的誤差,因為它是建立在“互克性原理”之上的,它認為:認識或算度越精確,意義就越模糊。這種理論由美國的查得(zadeh)創立後,近二三十年來已有很大的發展。
第四種是經驗性規律。
它不屬於科學的範疇,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倒更容易帶有個人色彩,它對誤差容忍的範圍更寬,出現40%以上的預測誤差仍可以認為此規律有效,只要預測誤差不高於50%就可以了。
如果預測誤差高於50%就與賭博、擲骰子無異了,這是由概率論中的“大數定理”證明過的。
2技術分析揭示的是何種規律
基本分析派大多抱持“股市趨勢不可知”的理念。例如,彼得·林奇也認為:嘗試預測股市未來一二年的走勢,根本是不可能的。再如,巴菲特說:“讓我再重申一遍:對我而言未來永遠是不明白的。”一個人可以“預言”股市的趨勢,就好象一個人能夠預測一只鳥飛離樹梢時它將從哪飛走一樣,但那是一種猜測而非一種分析。既然巴菲特認定股市趨勢無規律,不可測,那麼他當然不信技術分析具有什麼科學性了。他甚至挖苦說:“我們一直覺得股市預測的唯一價值在於讓算命先生從中漁利”。
隨機漫步派也認定“股市趨勢不可期”,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和擲硬幣的結果差不多,即50%左右。他們認為,股價波動如同隨機漫步,上昇與下跌的概率差不多。要說技術預測的準確度恐怕也會服從於概率論的“大數定理”。
由於基本派與漫步派都抱定“股市趨勢不可知”的偏見,因此他們絕不會費心去研究技術分析理論的。依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來看,基本派人士都對技術理論知之皮毛甚至全然不知,就象認定宗教是迷信的人,一般是不會有耐心研究宗教經典的。當然象馬爾基爾這樣的學院派人士是例外,盡管他們很討厭技術分析,但為了教授學生才不得不戴起有色眼鏡來批判性地研究技術理論。 根據我研究技術分析九年的經驗來看,至少從我國股市的實戰來說,技術分析運用得當,預測市勢(特別是大盤的中級趨勢)的準確度也許在60-70%。也就是說,技術分析所揭示市場規律介乎於模糊性規律與經驗性規律之間。正如墨菲所說:有的人因為所知有限,就說技術分析是“算命打卦”,這當然是偏見。然而技術分析也不是令您一夜暴發的聚寶盆。它是基於曆史資料、心理學和概率統計規律之上的、預測市場的一種途徑,肯定不會“放之四海而皆準”。但這門技術成功明顯地多過失誤,經受住了交易實踐的歷史檢驗。
我們認為,任何一種股市投資理論或方法都不能擬定出總是有效與永遠正確的投資策略。好在技術派比基本派和漫步派都更加重視風險管理,這樣做即使判斷失誤也不會造成致命的打擊。
3技術分析到底是什麼?
技術分析既具有一點玄奧性,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技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市的趨勢性和規律性,因此可以說具有一些科學的成份。技術分析的應用是一門藝術,需要高度熟練的技巧。技術分析的作用應該辯證地看待,因此與哲學也沾一些邊。世界上許多事情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復雜的互相關聯、互相補充的關係。在很久以前,自然科學界對光的性質進行了長期的爭論,有人堅持說光具有波動性,有人反駁說光具有顆粒性,但後來科學證明,光具有“波粒兩象性”,即既具波動性又具顆粒性。我們上大學時被告知,哲學的基本命題是: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存在與思維的關係。我現在真弄不清電腦是物質還是精神,是存在還是思維。看來對待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要有包容之心,此謂“有容乃大”。
技術分析是什麼?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何者有效?投資分析是科學還是哲學抑或藝術?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一位喜愛排解紛爭因而贏得現代所羅門王封號的猶太長老,被請去解決兩位哲學家之間的長期爭論。第一位爭論者熱切地陳述自己的主張,長老專心聆聽後,沉思了一下,宣布道:“你說得對”。接著第二位哲學家以相同的熱忱和說服力滔滔不絕地陳述,並指出第一位不可能正確。長老點頭同意,表示:“你說得很對”。一位旁觀者看得莫名其妙,向長老提問:“你對兩人都說很對,但他們兩人的主張完全抵触,不可能都對啊!”長老很快就給了答覆:“你說得對”。這位猶太長老已代我回答了以上問題。
七、技術分析在我國流行的原因
在美國華爾街,也許90%的分析師都自認是基本分析派,因為他們認為圖表專家缺乏權威和專業素養。但在中國股市上,或許90%的分析師都熱衷於用技術圖表來測評市場,有些技術派人士甚至認為基本派人士多半是不學無術之輩,只是消息派或內幕派的代名詞而已。在我國報刊登載的股評文章中,波浪、時間周期、技術指標、圖表形態、移動平均線、趨勢線之類的技術詞匯比比皆是。如果哪個股評家不懂技術分析理論,不善用技術方法來測評市場(特別是大盤)趨勢,那麼他(她)是難以在我國股評界立足的。為什麼大洋兩岸的分析師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1我國股市是一個高度電腦化的市場,電腦化是技術分析流行的物質基礎。
早在交易所創建時,電腦化就成為我國股市交易的重要手段。據行內人士介紹,我國證券交易的電腦化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在我國,電腦撮合交易和電腦揭示行情已有近幾年的歷史。隨著即時行情揭示系統在各證券部的建立,等行情揭示分析手段被越來越多的股民所掌握。在每個交易日開盤期間,每個股民都可以在證券部電腦上看到每時每刻的大盤或個股的技術圖形及指標。如果我國證券電腦化程度不高,股民要每天手工畫圖表並計算技術指標的話,技術分析就絕對不可能那麼流行。有人可能會說,歐美股市的電腦化程度也很高,為什麼技術分析在那兒吃不開不流行呢?
2我國股市是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投機化是技術分析流行的心理基礎。
馬爾基爾指出,基本派相信市場是90%的理性,心理因素僅占10%。因此他們不太注意過去價格的變動模式,反而致力於推敲股票的投資價值。技術派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相信市場只有10%的理性,90%是心理因素。他們大多認同空中樓閣理論,將投資視為猜測其他參與者行為的游戲。
若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高達50多倍,同一上市公司的股、法人股的價格相比較,價差小的是幾倍,大的是十幾倍。如果讓價值分析之父格拉漢姆投資,他一定會聳聳肩,皺皺眉,一籌莫展。基本派的投資信條是買股票視同於買公司。如果讓你買某只市盈率高達50多倍的股票,並不準你賣出,只讓你分享每年的紅利,假定過了50多年才能收回你的投資本錢,你幹不幹?我相信你一定不幹,因為你想幹的話,為什麼不下手買廉價的股、法人股呢?如果你不幹,恰恰說明你是一個股市投機客。
在高度投機市場上,基本分析並無多大的用武之地;政策分析和莊家分析雖有用武之地,但提前得到此兩類情報並非大多數人所能做到的;故而技術分析就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了,因為價格與成交量的資訊對於人人都是可公開及時取得的。
3我國股市是一個以散戶為主體的市場,散戶為主是技術分析流行的群眾基礎。
發達國家股市大多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大基金與大投資公司管理著少至幾十億美元多至幾百億美元的資金。我們試想一下,巴菲特管理著160億美元的資產,即使他主觀上想用技術分析的策略來投資,客觀上也是很難操作的,因為船大難以及時調頭。所以說,華爾街大機構投資者信奉基本分析,一是由於美國股市的投機程度普遍上看不如我國股市;二是由於他們規模太大無法有效運用技術策略來操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吧。(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在國外股市上,一般而言,以技術分析聞名的投資者操盤的規模都不會很大。)
我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個人投資者的資金規模一般在幾萬至幾百萬之間,少數人在千萬或上億的規模。散戶船小好調頭。一看趨勢線向下有效突破了,拔腿就跑;一看型態的頸線向上有效突破了,全倉殺進再說。一看個股放量創新高了,追進就是了,但如果他們是運作幾十億規模的基金管理人,就不能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了。
綜上所述,電腦化、投機化、散戶化是我國股市技術分析流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隨著指數期貨的推出和發展,技術分析將有著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隨著各類基金和大投資機構的興起與發展,在我國股市經歷過一次甚至幾次投資價值回歸式的大調整之後,技術分析的市場才會慢慢地變小,基本分析的市場才會逐步地變大
大陽線與大陰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的“中點附近”,指的是一個區域,通常是上三分點與下三分點之間,即中央區,而不是指某一個精確的點。
基礎知識小貼士:什麼是上下三分點和中央區?
把一支K線的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距離平均分為三份,便出現三個區域,從上到下分別為:上三分區,中央區,下三分區,分離它們的點稱為三分點,上面的一個叫做上三分點,下面的一個叫做下三分點。
如果把一支K線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平均分為兩份,那麼那個分離的點叫做中點,兩個區域分別叫做上半區和下半區。
這些簡單的概念通常能夠幫助我們辨別當時的市場傾向,在技術分析中會經常使用。
關於交易原則二:在一個下降趨勢中,如果出現了一支大陰線,那麼,說明下降趨勢在加速發展,在期貨市場,應該繼續持有空頭頭寸,在股票市場,應該繼續保持空倉。
我們的建議是這樣的:
如果你關注一個處於下跌趨勢中的(期貨)品種,當這個品種出現小幅度橫盤的時候,你就要開始計算這個幅度的大致數字,比如是50點。某日,當市場一開盤,價格便開始以45度角向下運動,盤中出現明顯的空頭優勢的時候,如果A:價格向下運動超過70點;B:當日的小時間結構中,空頭持續保持優勢;C:大約在中午時分(時間相對充裕);那麼你便進場做空頭,止損放在當日市場出現明顯的、強勁的反彈的時候,或者當日的最高價的稍上方,如果沒有被止損,以後按照“槓杆操作法”的進攻性止損設置。
再用一個簡單的模式來說明。。
上昇趨勢中的大陰線和大陽線,交易原則同理。請讀者自行思考。
看幾個實例,如何運用上面的交易原則。
實例1,下跌趨勢中的大陽線。
某股2003年7月初到11月中旬的走勢圖,圖中有兩支大K線(陰陽各一),我們分別說明。
先出現的A線,是一支下跌趨勢中的大陽線,前面我們說過,這樣的大陽線通常可能引起一輪反彈。這支大陽線出現在8月4日,最高價為6.82元,最低價為6.36元,所以,兩個三分點分別為
上三分點:6.82-(6.82-6.36)/3=6.67元
下三分點:6.36+(6.82-6.36)/3=6.51元
中央區為6.51元�6.67元,就是說,當價格回落到這個區域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做多。事實上,次日的B點和稍後幾日的C點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很顯然,在B點和C點,都出現了小時間結構內的價格停頓和抬頭向上。要說明的是,通常我們不能交易到6.64元的最低價格,也許是6.69元,甚至是6.83元,但是這並不重要-----交易最低或最高價,並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的追求是長期穩定的在投機市場獲利。
後面出現的B線,是下跌趨勢中的大陰線,由於股票市場目前不允許空偷交易,因此我們不對此線做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將此股票視為期貨,考慮它的交易方式。我在圖中特別標注了時間和主要價格和可交易位置。。
黃豆04年5月合約在03年春夏之季的走勢圖。當時價格以一個跳空的形式,向上突破2400---2600點的停頓區域,稍做整理後,再次以一個跳空維持上昇趨勢,然後,在9月15日,出現了一支大陽線。
假設我們以前並沒有空頭或多頭頭寸,那麼,這裡應該如何交易呢?
當然,做多是必然的。問題是什麼位置最好?
最簡單的方法是立即買入,並把這支大陽線的最低價作為止損-----雖然止損幅度有些大,但仍然是追隨趨勢的好方法;
其次是等待價格回落到這支大陽線的中央區的時候買入。這支大陽線的OHLC分別為:開盤O=2688,最高H=2735,最低L=2685,收盤C=2731,因此,它的中央區在:2685+(2735-2685)/3=2702到2735-(2735-2685)/3=2718之間,如果在這個區間,5分鐘或15分鐘圖中,出現可交易形態,便是最好的交易位置;最理想的狀態是中點------2685+(2735-2685)/2=2710點出現可交易形態。
究竟使用何種方法交易,應該根據交易者的個性來決定------原則上是:你喜歡使用哪種方法就使用哪種方法,不要拘泥於任何說教。。
基礎知識小貼士:什麼是可交易形態?
在形態技術中,形態被分為反轉形態、持續形態和普通形態三類。反轉形態 包括大陽(陰)線,單跳反轉,雙跳反轉、反轉十字,三十,樓梯,陰陽臉,黑紅三兵等形態;持續形態包括大陽(陰)線,跳空,次高位橫盤,三步曲,逃逸等形態;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都是可交易形態。
可交易形態通常表示了某種比較強烈的市場傾向性,對於實際交易而言,有 比較小的止損空間和比較大的贏利空間。
實例3,回調中的大陽線。
在經過了不到50%----大約1100點的連續上昇之後,價格回調,11月底,回調到3150一線----大約是上昇趨勢的上三分點附近,出現了一個“錘子”形態,這是一個著名的反轉形態。價格整理了兩個交易日,幅度大約為30—40點左右,然後出現了一支大陽線,我們現在要討論在這裡的交易。
還是那兩個簡單的方法:一、立刻買進;二、等價格回落到大陽線的中央區,出現小時間結構的時候買進,這支大陽線的OHLC分別為:開盤價O=3196,最高價H=3289,最低價L=3191,收盤價C=3288,所以,中央區為:3191+(3289-3191)/3=3224到3289-(3289-3191)/3=3256之間,我們可以在次日的交易區間內輕鬆的找到最佳的交易位置。。
這次還要介紹更專業的方法:前提是你必須是一個全職的交易者,並且有豐富的交易經驗。
當出現“錘子”形態後,價格整理了兩個交易日,我們應該能夠意識到價格可能會出現上昇----不管叫做持續上昇趨勢,還是叫做下跌趨勢的反轉-----應該把思路轉為“做多”。我們需要的是:找到價格上昇,並且能夠交易的依據,和最好的交易位置,設定風險最小的止損。
在11月26、27兩個交易日,價格波動區間都在30--40點之間,28日,開盤後多頭便占據了明顯的優勢,這一點,可以在當時的5分鐘圖上清楚的看到。
在開盤早期,出現一支比較大的陽線,圖中標識的是“啟動的陽線”,這支陽線突破了前日的高點,拉開了當日上昇的序幕。最敏感的交易員,在這裡開始入場
稍後,價格在3220附近略微整理後向上突破,這之前,價格的當日運動幅度已經達到了30點左右----近日的運動幅度。從交易的角度講,這裡是一個危險區域-----既可能繼續向上,也可能反轉向下。因此,向上突破是一個交易依據,激進的交易者會在這裡入場,希望獲得一個大區間利益。
大約在中午時分,出現了一支加速上昇的大陽線,這支大陽線,將當日價格運動幅度完全打開,這時的幅度大約為50點。即使是穩健的交易者,也應該考慮在這裡入場了。
最後再次出現的“突破的大陽線”是最終確定當日大陽線的標誌,長線的交易者開始關注市場,尋找交易機會。
在這個實例中,如果你沒有在3240之下買入,結果未必比在次日介入更好,可是,如果是其他的交易,那麼:
1、 對於那些在次日,3250入場的交易者來說,你可能已經做完一輪了;
2、 次日未必一定有回調,可能回失去一次非常好的交易機會。
我們看看後來的發展。。
什麼是時間引擎?
很久以來,人們普遍重視於研究價格的上下變化變動規律,而忽略了時間因素的規律性。經過前人的努力,發現金融市場的價格,存在著某種和時間有關的周期性變動規律,價格常常在某些特定日期上,產生明顯波動,並常常導致趨勢性變化;趨勢的轉變或者劇烈的價格波動,好象存在記憶性一樣,每經過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就重復發生一次,這就是所謂的時間因素。隨著人們的不斷探索,已經掌握了其中一些明確的規律和數學關係,可以通過一系列計算,找出這些可能對價格產生影響作用的時間點。
供求關係是市場價格的驅動引擎,而供求關係卻擺脫不了“時間“這台萬有”引擎“的控制。
需求是由季節性是時間周期驅動的,夏天對冷飲,對避暑葯品的需求就比冬天要旺盛,夏天的空調使用電需求激增,而冬天對煤炭的需求就明顯增大。其實一解釋就很清楚了。
時間才是價格驅動的引擎,使用一套數學模型,經過一系列運算,找到可能引起價格波動和趨勢性變化的特定時間坐標位置。我們稱之為”時間引擎“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時間引擎的內在機制,通俗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類的生理心理周期,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生物鐘”現象,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著一個由身體內在決定的周期性的高低潮。在生理心理的高潮期,人就表現的比較積極樂觀和向上,精神狀態好,思維敏銳,而在生理心理的低潮期,人就表現的比較悲觀消極,比較壓抑和郁悶,精神不好,思維遲鈍,記憶力差。這種周期是人們自身不能控制的,是一種客觀自然現象。醫學臨床觀察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已經有一定的方法來推算每個人的這種周期。我們要說明的是,金融市場是由人群組成的,那麼作為每個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周期也同樣表現在人群裡,人群是所有人的集合體,那麼經過疊加,人群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周期性。說道這里,大家其實已經懂了,時間因素其實就是市場中群體心理周期的一種外在表現。只不過它是由您和千萬個和您一樣的投資者集合而成的,它不代表您個人的心理周期而是代表這個市場所有參與者的心理平均周期。當這個群體心理處於高潮期時,市場就會轉折向上,估值水平也會向價值高估方向發展,而當這個群體心理處於低潮期時,市場就會轉折向下,也容易低估市場價值。
當市場價格正在下跌時,碰上時間周期落點,就有可能產生向上的動力,因為原先的價格下跌,可以理解為群體心理周期從高潮落入低谷的過程,而碰上的這個時間周期落點正好是群體心理周期的一個拐點,群體心理開始從低谷轉向高潮,人們重新理性起來,樂觀起來,突然發現了被大大低估的價值,而興奮的前赴後繼的買入,最終這種心理周期的轉折,促使價格發生了轉折。而當市場價格正在上漲過程時,碰上時間周期落點,就有可能產生向下的動力,因為之前的上漲可以理解為群體心理的高潮期,而這個碰上的時間周期落點,就是群體心理周期從高潮轉入低谷的臨界點,這種心理變化導致了緊張焦慮和謹慎,並使群體產生拋售動作,最終這種群體心理周期的變化,促使了價格發生轉折。這只是一個模型化的通俗解釋,實際情況要遠遠的復雜於上述模型,因為人們的心理還存在著相互回饋,這種回饋如果是正回饋,可能互相增強某種情緒,而如果這種回饋是負回饋,就可能互相抵消某種情緒。當某種心理周期被群體的正回饋所強化後,就會導致價格的劇烈波動,行情的大反轉。而當某種情緒被群體的負回饋弱化或抵消後,就會表現出心理周期作用的誤差,甚至是作用完全消失。這種群體心理的回饋機制,造成了很多變化,也導致了時間因素本身計算的複雜性。而且這種互相強化和互相抵消的模式,目前還無法掌握,使得通過數學模型計算的一些時間周期落點,並沒導致價格產生變化,就是通常所說的“時間點失效”。
明白了以上的時間引擎的機理,我們就可以通過某種數學模型來模擬市場的這種心理群體周期,並提前計算出這種心理周期的落點時間坐標,然后結合當時的市場價格波動方向來判斷其未來價格變化方向,做出正確的買賣方向和時機判斷,提高交易成功率和可靠性。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站第一位,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時機的選擇是第一重要的,好的時機,可以使我們事半而功倍。可以說,選股不如選時。這就是時間因素的最重要的利用價值,它可以幫助我們選擇一個比較好的交易時機。借助時間引擎,你可以提前發現大眾群體心理低潮臨界點,那麼一個價格底部就呈現在你面前,你可買到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同樣道理你也可以提前發現群體心理高潮臨界點,那麼一個價格頂部就呈現在你面前,你可以賣到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位置。
小期期貨基礎獲利法
操作方法:
一、用MACD確立當前操作的方向;
二、觀察歷史上的缺口;
三、初始K線的突破確立操作點;
四、交易量判斷當前驅動力度;
五、MM確立操作點;
六、趨勢線放大和保護利潤。
七、價格返回並接触MM的Z、B時止損、價格返回並反方向突破初始K線止損。
友情提示:小期期貨基礎獲利法不強調任何情況下的“個人經驗性強調”,故不給出操作準則以外的任何提示,長期使用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套簡單且功能強大的交易準則,它能準確的把握行情的大小,以及迅速划分趨勢的走向。相信使用後朋友們都能體會到使用它做單做十筆對七筆的效果,成功的進場次數多於失敗次數,然而這並非是它的優勢,遠遠不是,它的優勢是大盈小虧,往往能達到一筆盈利單抵過十筆虧損單的效果。當然,在經過時間和成敗的洗禮後,相信在市場裡獲得的經驗能幫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不僅僅是持續穩定的獲利。希望各位期友能在期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什麼叫“三線打擊”
這個K線組合是日本蜡燭圖技術,我是在斯蒂芬W·比加洛的《蜡燭圖方法》中看到的。書中稱,該種組合形態是上漲中繼形態,並且是屬於“不需要進一步證實”的中繼形態,也就是說,出現這種形態,肯定會漲,不必等下一步證實。為什麼,我也一直沒有徹底弄明白。姑且敘述在這兒,和大家一起研究:
三線打擊,又叫“笨拙三戰士”,
1、上昇過程中,出現三個白兵(紅三兵),為當前上漲趨勢的延續;
2、隨後第四天,長陰大跌,擊穿前面三個白兵。
後市看漲!
下面我舉二個典型的例子。這裡面,兩個例子,我是能夠確認它們是上漲中繼形態,通過我的其他技術方法,比如否定之否定量價關係確認法(這是我獨創的一小招)但預計仍將創新高。
技術指標的優缺點
期貨士官長論止損
說他的書好,不如貼幾段書中的文章。是騾還是馬,大家一看即知:)
要說明的是,限於篇幅的關係,這次只是制作了<期貨士官長論交易之道>全書的1/3,也就是上冊,至於中,下兩本還需要等一段時間,當然這其中也需要各位讀者朋友的多多支持。能夠透露的是,中,下兩本將比上冊更為精彩。
壁虎斷尾(1)-停損心理淺談
所謂「天有不測的風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實上,在千萬次的交易當中並不需要每筆交易都要正確,這根本是無法作到的事情,「事後」的分析或把行情看得很長,都不算太難!韓孔ㄏ說:「舌下無英雄,筆底無奇士」,第四台看久了,你自然會會心一笑。有句話很受用「會看、會說、會寫一回事,會作才是真本事」,「想得到、做不來、看得破、忍不過」,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重覆發生,所以在投資上常常就會有「事先計劃好的操作,沒有去執行,而許多已執行的操作,往往沒有好的計劃」,我們不是常常如此麼!筆者喜歡作心得分享而不太願意去揣測多空,多空留給有心人判斷。談到停損,筆者有一個習慣,在操作美國的期貨商品,臨睡前一定會把停損委託單丟進市場(美國因為採取人工撮合,停損單可事先掛進市場,採取電子交易者,如臺灣期貨交易所則無所謂停損單的委託指令),才能吃得飽、睡得好,有時停損往往會被洗出來,事後懊悔不已,但千萬別因為幾次的停損被掃出場就不再執行停損的動作,之前我們曾提到投資最高境界在於「賺大、賠小」,期貨槓桿倍數約十倍,如果不能先學會虧損,學習壁虎斷尾以求生的功夫,是很難在期貨市場生存的,當然虧損很痛苦,可是當你遵守它並執行出場動作後,你會覺得呼吸變得順暢,看行情也會客觀的多,主觀的少。停損失敗常發生在以下幾種狀況<1>當以長黑慣破支撐價位而您還來不及反應時,一般會配合短線指標在低檔,所以您會「想」--等反彈再認賠(真實情況是,即使反彈你會以為對上帝的禱告生效,並忘了停損,可是一旦再破前低,你才會殺出,上帝馬上對我們作出懲罰(放空被軋情況類似)、<2>下跌一直找支撐,上漲一直找壓力,停損點明明設六日線,但看看報紙說12日會有強大支撐,所以決定賠錢的單繼續留在市場,等待奇蹟,許多人都會如此想(群眾往往是錯誤、盲目的),所以未平倉並不會減少,因為如此下跌走勢才會如此穩定(細節請看前幾期介紹未平倉的文章),等到一發不可收拾,可惜已經被期貨公司強迫砍倉、<3>根本沒有停損計劃,效法韓信背水一戰,可是韓信只有一個,苦命叫阿信的卻有一大堆。筆者非常喜歡美國期貨市場的一位傳奇人物史丹利.柯洛爾,他提到在他操作期貨的數十年經驗中,從來不曾發生追繳保證金的情況,也就是說他從未參加過MC(margin call)俱樂部,這是相當難得的經驗,也帶給我們一些醒思,他認為亞洲的交易員眼明手快,非常積極,不過最大的致命傷,在於不肯承認錯誤,不願認賠出場,這期貨的兵家大忌,他認為當原有資金損失超過40%時,投資人無論如何必需先行退場觀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學會生存是進入期貨叢林中的第一要件,當然暫時出場並不是對行情或相關消息不聞不問,反而更應該加倍努力,專心研究,在每日的看盤時可以模擬進出場以測試自己的行情判斷能力。古人所謂「神仙打鼓有時錯」,作好風險控管之後,在操作策略的制定方面則應予簡化,保持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通常最笨、最簡單的操作技巧,就是最好、最會獲利的策略,不是嗎?停損實戰部份我們再續!
壁虎斷尾(2)—期指停損點實戰
談到停損,市面上少有探討書籍,即便是有,也是蜻蜓點水輕輕帶過,怕觸投資人的霉頭,相當不討喜,所以也少有人願意去提起它,研究它,韓信一生也只不過「背水一戰」一次,而我們卻天天要作金錢戰爭,那能學韓信每日都要背水一戰(不留退路),所以在左手提著汽油桶上股市戰場的同時,右手也別忘了順便帶上一桶滅火器(停損點)。市場上待久了,相信您也會有履戰履敗的時候,發現有時手氣特別不順,這種現像在盤整時更是明顯,因為技術指標在盤整和鈍化時特別無用,價位走勢不明確,當然以價格作為參數的技術指標,會有忽買、忽賣,忽多、忽空的買賣訊號,就譬如練「鐵布衫」這門功夫,也有它練不到的竅門所在,勢所難免,滅火器總是要帶的。
停損一般可以分別為四大類<1>指標參數停損(例:KD及RSV)、<2>價格參數停損(利用支撐價位或均價線)、<3>籌碼參數的停損(例:均量或筆者的多空轉折量、OI相對減少幅度)、<4>時間參數停損(例:當日沖銷趕時間,也要賺空間,日K的3、5、7、13、21、51、59時間轉折的運用)。此四大類運用上以<2>及<3>的機會較多,<1>、<4>可以作日線操作上的參考。第一類「指標」停損:只要指標還在創新高,就順那個「勢」進場,直到指標見頂或見底出場。譬如9日KD會因價位不斷挺昇而到八十五以上的相對高檔,如果追買「九死一生」,雖有一分利潤,但相對的您卻要付出九分的風險,但是這個位置,偏偏是散戶大人最喜歡買股票的位置,大成交量會讓我們不知不覺想進場買期指,大量代表瀕瀕換手,誰換到誰的手?是散戶換到主力的手上麼?記得九死一生吧!利潤與風險不成比例,有人說「散戶山頭死(套在最高檔)、實戶死半山、法人砍在山谷底」背後原因很有趣!另還有以KD值算法中的RSV(未成熟隨機值)作控盤,當RSV值連續「三」日呈現下跌現象,多單應短線出場,因為通常KD指標在高檔,RSV連續三日不止跌翻揚,會導引KD正式交叉向下,RSV轉折若在第三日發生轉折向上,往往KD會鈍化,是修正走勢而非見頂回頭,短線運用上必需同時參考,才不容易被掃出場,空單亦可自行推理。至於指標上還有CDP、RSI、MACD等比較廣受喜愛的指標,您可以作注意與運用,關於CDP在每日操作期貨使用上也相當順手,計算也不難,我們稍為作一介紹,首先計算出:1.均價=(最高+最低+收盤)/3、第二步驟:(均價*2)-最低=次壓、三(均價*2)-最高=次支,CDP適用於當日的買賣停損判斷。第二類為「價格」參數停損法,實務上是比較為人所接受的(因為比較簡單),運用上有「支撐、壓力」點的使用,首先找出盤整的高點或底點上下50點就是您的停損(益)點執行位置,當然還有六日均價法(期貨以六日作控盤足已),當然如果您錢多,以12、24日作停損點,筆者也不反對,當然以我們們每日做控盤的「多空轉折價」,作停(益)損點是最佳的選擇,您可以自行比較優劣,每日「多空轉折價」的計算,在於找出近兩日多空交戰的價位軌跡,精算而出,所以運用上最能貼近當日盤面,掌握「多空轉折」與「多空力道」消長。
昨日談完停損實錄的<1>指標停損、<2>價格參數停損兩大部份,看倌有人提到那麼「價位參數」中的均線停損使用時機的拿捏,假如設六日線停損,是盤中突破就該停損?還是等收盤後確認再停損?這個問題相當好,直接切入壁虎斷「尾」的精義,壁虎只有一條尾巴,要斷的悄!斷的妙!又要斷的恰到好處,有可能麼?機會很少,但既然叫作「停損點」,就不應再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筆者建議運用均價停損,價格要低個百分一左右),當然停損點有時會被「點」停損出場,但是停損的精髓與精神,在於停損點的「遵守」與「執行」,至於設在那反而不是我們該去斤斤計較的,老市場應該會同意這句話!停損小傷,害不死我們,害我們賠大錢的都是不遵守停損的這個「行為」,所以說,練再多的技術分析,不練「劍、氣」合一,不如不練。接下來討論到<3>量的停損與未平倉量的停損,成交量的走勢脈動是筆者最為關心的資料之一,籌碼面可以反應眾人現在正在作什麼?成交量與OI量不會有指標鈍化的現象,指標有時候只能傳達口語(必需經過它人「加工」解讀),但籌碼面的訊息,卻是市場上最原汁、原味的資料,股價是銀彈堆出來的,所以有一派人士相當重視貨幣供給中的M1b(狹義貨幣供給額),M1b向上交叉M2稱為黃金交叉(但多半時間會落差很多),在此不詳述,量的觀察也有所謂的均量概念,例如六日均量,代表這六天的平均成交量水準,價格要創新高勢,必要量創新高搭配,否則就有「價過、量不過」、「頭過、身袂過」的疑問,「多空轉折量」的計算,也是使用均量參數計算出最能貼近大盤成交量水準的一個多空評判標準,簡單的運用,上漲必需不斷的滿足均量的水準,買單當三日或六日均量由上往下彎時,往往代表後續彈盡源絕或買盤觀望,容易作頭下殺,為多單停損訊號。未平倉量的停損原則可分為(A)價漲OI必須續增或稍減的配合,連續三日OI退潮,代表原來走勢不再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而逐漸平倉出場,走勢將不再強勁,多單速平,以防歹戲拖棚、(B)OI強弱指標的運用(在「進階未平倉量」一文中我們有詳細的介紹)、<4>時間參數的停損:搶短這個動作有其時間的壓力,搶短線就是要「速戰、速決」、不能拖泥帶水,時間停損運用在於進場後十五分鐘內,若還無法獲利,代表您的進場時機可慮,短線追強,指標必位於高檔,十五分鐘內無法獲利,表示追價不強,短線指標容易反轉,要快進、快出,因為你的相對成本較高(追高),所以時間成本就必須比別人少(低接者),這是短線上的運用。至於日線時間轉折一般以3、5、7、13、21、51、59為變盤時點,市場功力深的高人,也有人專抓時間變盤點,當然變盤表示現階段走勢會有轉折或扭轉,多空可能暫時易位,這是時間波轉折的使用。介紹以上四種停損的使用,或許一下子很難消化,也不容易懂,畢竟還有太多人尚未進入期貨市場,不過這何嘗不是好事,不打沒準備的戰,是踏出期貨交易重要的一步,有讀者問到可否介紹幾本有關期貨的書籍?筆者實在無從介紹起,因為筆者已經幫您濃縮,再加上實戰經驗,市場上還是有好書的,不過都不便宜,合您胃口就好
壁虎斷尾(4)—停損結尾
停損說實際一點,就是認賠出場,「認賠」與「斷尾」一樣充滿了藝術與禪機,認賠在金融市場使用的機率不算太低,除非你有金山銀山,否則學會虧損應是踏進期貨市場最基本的紮馬步功夫,期貨界傳奇人物「史丹利、柯洛爾」曾在他的書中提到,區間操作行情,一般我們反而都會追高、殺底(實際的人性;虛偽的人性是告訴你應該低買、高賣),但來回數次停損虧的錢,您最後將會獲得豐碩報酬來補償(因為行情最終將朝某一方向突破前進)。「上車看機會、下車看智慧」,「逢高賣出的功夫,比逢低殺出」困難多了,沒有人想認賠,總會祈導這次饒了我吧!想等反彈再賣出認賠(回檔買進)的人,筆者可以肯定不適合在期貨市場長期生存,當然也並不適合操作台指期貨,這是首先要了解自己操作手法適不適合期貨市場,如果不合適,您就看看本欄當作消遣,期貨市場專門坑殺軟弱無法立即作出決定的人,尤其專找個性猶豫不決的人,這是市場的生態真實面,或許筆者說得太露骨,請見諒!上一篇中我們提到停損點設立的精義,不在於要設在那個點上面,而在於你是否真正的去遵守並執行它,這個功夫在紙上模擬是練不成的(市面上有人辦「期貨模擬」操作比賽,老實話,一點用處都沒有,相信老市場會認同筆者的觀點),停損出場須要經驗與決斷,須要「以戰養戰」培養戰力,筆者前幾日和姑姑、嬸嬸去跳了一場有氧舞蹈課,隨著音樂,老師要我們跟著她1234變換姿勢,2234再來一次,很來勁!操作和舞蹈或有相同之處,就是掌握音樂(股價)節奏,跟隨脈動並且隨著節奏變換姿勢(操作方向)。曾國籓說過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極其深刻,他說「世界上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你口袋的錢,放到我的口袋裏」深富禪機。爾後有空,筆者或可安排時間與地點與讀者大人進行面對面的期指實戰心得分享,期貨避險、套利以至於相關期貨指標運用還有待介紹,這將是我們接下來的重點,也將是我們「期貨智囊補」的重點部份,有句諺語說到「如果無知代表危險,那麼需要多少知識?才可以免除危險」,本欄筆者只想為台灣期貨市場盡一分教育的心力,殷切期望投資人在正式踏入期貨市場之前,能夠擁有最基本的了解與認識,至少可以少掉一些期貨操作危險,那本欄就可算是功德無量。
淡季時投資的技巧
見金見銀談鎖單
狂砂淘盡始見-- 金。人們排在第二的是見"銀"吧,因為市場的底線是:看贏利還是虧損,而不是看你的操作有沒有“大家風範”。
所以,即使是小碎銀也有通貨的價值。作單有計劃,讓利率奔跑而盡早清除虧損部位等是排在首列的“金”規。而金卻要“狂砂淘盡始”才可見。事實是:這些“金”規還特別難執行。因為其中止損的嘲弄和持長單的耐痛力 非80%的人可及。加上曲折變盤,...
因此把贏利作市場的底線,在爭取盡量按計划作單的同時,選一個比“泥”規好一點的“銀”規是必要的,不但安撫人心,而且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我的理論是:
良性的鎖單,可以舒緩人心理的壓力。而壓力產生的根源在於,“時間常見過負荷,價差怪極而傷人。”良性的鎖單的效用在於:一能換還時間的自由,二能快取逆勢價差的損失。
良性鎖單的本質是什麼?
基本假設前提為:以作單有計劃(有要100-300點盈利的計劃)為先決條件。
良性鎖單的本質應有三個:
1小微調的止損,
2 微波行情的贏利,
3附帶等待和省心的好處.
1.( 修改機變的) 止損,可以在您發現的時候做,如果您怕毛刺,而把止損放在100點以外的地方,現在行情發動了(靜-趨之變),先鎖上.好處:現在行情不明,而自己已經被套了一些.而鎖單可以防止吃真虧.以後行情再度變為您可以看懂時解鎖。一般人在此時容易變為賭徒(繼續開放頭寸),而精明的賭徒是看有利時才加碼。
2.微波行情的贏利,用法是設一個反向定單在20點外,市價進入您想要的單(計劃中的),但往往"耐心不夠,價位不好----"因為後面同向可能還有好價,或者時間上不分明,可能行情要18小時後才發動。那這17小時中可能有機會擺到20點以外,如果碰上了則收割鎖定的贏利,而解鎖等16-7小時左右再解。
機理是市場中的大量機會是小擺動,而按計劃的大行情則可以在解鎖時執行以收計劃中的大利。-----抱著要微利的心,而市場小波動很多, 管理上也方便。或者,等有事情或要休息時鎖上,一定有51%以上的概率,如此操作能帶回20點利潤的鎖上。
另外一種是長線短作的理論和實踐(我看了帳單,是的確可以長期盈利的方法),就是把止損設長--120點吧,把盈利縮短 20點吧,按長線看市---但是主要以5分或15分,1小時的kd線進單。可以有87%以上的準確率。就是說實際被止損的機會少。那麼,在空倉和持倉都不恰當的時候,搞一下短線擺動鎖單,可以鎖出20點利潤來。如果,過些時還有新kd信號,又可以做,依據的原理和那種在趨勢市不太靈的“網格”交易法同源:因為在匯市80%以上穩當又豐富的是小震動。當然理念和讓利潤奔跑-的經典看法不同。
3.附帶的好處:換被套為“鎖單等待”(如果沒有耐心,急下單則往往先被套住,看對了--後面會解套,而鎖單也是可以一樣等行情的),當然還有省心的好處。所以鎖單如果是良性的,則也是見銀的招,不用刻意回避.
我用經典指標--- RSI
指標的突破領先價格兩天
指標領先的作用
2。 最高的指標值絕不會是價格的最高點,非常可能會發生的事?
如果你能通過波浪定義來確認------“這次的下跌是2浪C波”----重要位置
那麼 ---- 通道的意義-- 確定某個波動循環的完成
就非常有其實戰價值了
看上圖
通過波浪定義已知 :所有的反彈浪肯定有3子波 ,那麼1浪與3浪中間的2浪通道就是最佳的介入位置 等待2浪突破RSI的通道介入
站遠些再看看
實戰中應掌握的一點小技巧 :
股價首次調整的極值
已經提前指示出了該輪行情的擺動下沿區域
尤其是點A和點B又形成了經典買點----看漲背離
看漲背離 與 看跌背離
指標的背離代表價格的拐點
指標的擺動極值及背離代表了當前趨勢的正負乖離程度
也代表了當前波動的平均壽命
學海無崖:
發現,MACD也有提前性
我是這樣看的
各種指標只能描述一個市場要素 隨便任何一種指標只要能明確描述這個要素
那它就是好指標
價量時人 理念通了 則看指標一通百通
這可能也是很多高手不屑於談論技術指標的原因吧
針對你這個指標 及把它疊加到主圖K線上用的做法 我是不贊同的
原因很簡單 母雞只應下雞蛋 這就是母雞該做的事 簡單最好
只為了交流 話直了 請別怪
再補一張“擺動低點指引”
一直再等那一天
大盤日線RSI分析,結合下降通道分析
大家:記住這點…當RSI進入鈍化區﹙超買65或超賣35 參數14﹚代表市場進入強而有力的單向運動,更代表市場的波段高點或低點尚未出現。
當RSI進入超買或超賣幾乎
-
標示市場最有動能的時刻
-
如波浪的第三波
-
自此進入熊市或牛市
峰頂與谷底﹙即頭與頂﹚:當指標高於65或低於35時,則峰頂與谷底便會被顯示出來。而且本指標在實際市況到達峰頂與谷底前常會攀昇至峰頂或滑落至谷底,而這表示﹙市況﹚反轉或重大的反應已迫在眉睫。
上面這一段說些什麼呢?也就是說RSI本身設計上想得到「超前領先」的市場資訊﹙我相信它辦到了!以後的用法都是如此﹚;所以它提早一步在RSI上顯示峰與谷,指示未來即將出現的市場價格高點與低點。所以這個超買或超賣是領前指示的而不是指目前市況。
甚至我們可以發現;當RSI進入超買或超賣幾乎標示市場最有動能的時刻﹙如股市中波浪的第三波﹚。
利用RSI價格形態與切線運用
再談RSI價格形態與切線上的運用。如果你注意觀察RSI的圖形跟收盤價
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相似性也頗高的。所以它提供另一個指針的特異功能!我們可以在RSI上面拾取道氏的價格形態圖形來觀察運用,也可以畫一些支撐或壓力線來幫助我們進出。在眾多的形態中我覺得比較實用的大概是以下幾種…頭肩頂﹙底﹚、收斂的三角整理、W底、M頭、旗形整理等。說穿了其實這些所
謂比較「實用」是因為它們都有切線可以運用,所以這兩個工具是秤不離錘的。【
技術分析精論:TAI
想怎麼數就怎麼數,你管得著嗎?
艾略特堅信,他的股市理論是制約人類一切活動的普遍自然法則的一部分。的確如此,因為他的理論有數學作基礎--即斐波納神奇數字。神奇數字系列本身屬於極其簡單的數字系列,但其間展現的各種特點,令人對大自然奧祕,感嘆玄妙之餘,更多一份敬意。
美國的約翰。墨菲(即《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的作者)說,"就股市和期貨市場分析而言,艾略特的波浪理論很可能是最兼容並包的技術方法了。很大部分價格形態都可以用艾略特波浪結構加以解釋。"
另外,投機大師索羅斯在他的《金融煉金術》中也說,"柏徹特(波浪理論的掌門人)是一位依據艾略特波浪理論進行預測的技術分析師,他已成為我們時代的預言家,其預言確能撼動股市。"
艾略特(1871-1948),波浪理論的創始人,曾當過會計師,就職於鐵路公司、餐飲等多種行業。人們對他的身世了解不多,1934年出版《波浪原理》,為這一重要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理論由於艱深難懂而被人們長期忽視。1978年,他的思想的直接繼承者柏徹特出版了與人合著的《波浪理論》一書,並在期權交易競賽中取得四個月獲得400%以上的驕人成績,從而使波浪原理迅速傳播。現在的任何一部股市或期市理論教科書中波浪理論都占有越來越大的篇幅。
由於波浪理論被略懂一二的人弄得神祕兮兮,所以,使后來者根本不想也不願接触這個理論,覺得玄妙高深。同時也恥於數浪,怕數錯了讓人笑話。一個投資大師就曾說過,認識波浪理論之後,用與不用者,均屬愚蠢。雖不盡然,但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它,將其本質和精髓吃透,然後才能談得上用與不用。
下面用最簡略的方式介紹一下波浪理論的兩條鐵律:(一)五浪型態中,除非在傾斜三角形(即楔形)內,浪4不能夠與浪1的那一點重疊或低於該水平。這是介定浪4之充分而必要的條件,除非投資者介定浪4之際,其他所有波浪理論都支持將浪4與浪1重疊,否則,便必須謹守這個規律。
(二)中間的那一段浪(即浪3),其長度通常是五浪型態中最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絕不是最短的。
只要謹記這兩條"鐵律",才不會在數浪過程中,犯基本的錯誤,讓人恥笑。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艾略特決沒有規定第二浪底不能破第一浪起點,只是我們習慣將第二浪底畫得比第一浪起點高,一般的投資者就以為這是一條不可破的規律,實際是大謬不然。第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第4浪的底亦可破第1浪的頂。
實質上,期貨投資是一門藝術,決非科學,它不是1+1=2的游戲,它也可能等於3或4。所以,不能太拘泥於理論了,無論你怎麼數浪,目的都只有一個,能指導你的操作行為,絕不可為數浪而數浪。捨本求末,遠離我們的目標。
除了兩條"鐵律"之外,還有兩個指引:
其一是:交替規律
交替規律是分析波浪型態和預測其未來的可能趨勢的一種有效的分析指引。也就是說,所有的波浪型態幾乎都是交替地輪流出現的。例如,調整浪2是"簡單"的一段浪,那麼,在4浪調整中便出現"複式"的型態,反之亦然。
雖然,交替規律看似頗為死板,但它卻顯露了一個令投資者不能忽略的現象,任何趨勢的總去向雖然相若,但其間的分支卻並不完全相同。當然,"交替規律並非必然地出現,但從眾多的例子中,卻顯示了這種規律的存在性"。所以,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主要的,不能把理論當死的教條去套,那樣會頗似鄭人買履,貽笑大方的。
其二是:投資者通常最感興趣的便是企圖預先知道牛市的頂點及熊市的低點止於何處。
其實,對於這種期待的心理,任何技術分析方法也只能夠提供"大致"的參考價位,而決不可能定死在哪一點,因為一方面期市是萬人智慧,不可能統一,另一方面,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也決定了其走勢的複雜性。
波浪理論對於調整波浪的終點,給出了一定的方法。例如,對第四浪的回落,其低點通常是在前一段波浪中所分衍出來,較低級數的第四浪範圍內完成。也就是說,假若這第四浪是屬於基本大浪級數,則其調整低點便是基本大浪之三浪內,所分衍的中型浪第4浪的低點。對於這個規律,投資者可以隨便加以驗證,大體是如此。
波浪理論是期市操作技巧的奠基之作,其預測十分神妙,為中外投資大師所首肯,我們應該努力探究,把它弄透,指導我們的交易,使我們對市場更有信心和把握,何樂而不為呢?
肯特纳通道Keltner Channel
Overview
The Keltner Channel is made up of two bands plotted around an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usually the 20-day EMA.
Prices breaking through the bands often produce buy and sell signals. The indicator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Chester Keltner and later modified by Linda Raschke to use an average true range (ATR) calculated over 10 periods.
Interpretation
As with all envelope or band systems, the probability is that price will remain within the envelope. When price breaks though the envelope, it can be taken as a signal to either buy or sell.
When prices close above the top band, this often means a breakout in upward volatility to be followed by higher prices. When prices close below the bottom band, prices are expected to move lower.
In a rising market the middle line, or 20 period EMA, should provide support. Conversely, in a falling market it tends to provide resistance.
As with all trend following systems, the Keltner Channel works well in up trends or down trends, but doesn't work well in a sideways channel. As a trend following system it is not meant to catch tops or bottoms.
Keltner channels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indicators, such as RSI or MACD, to provide confirm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a market. An exit strategy utilizing trendlines and other indicators can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example above. Waiting for the price to close below the lower band often erodes much of the potential profits from a good move.
The calculation for Keltner Channel, based on ATR, is as follows:
For the top or Plus Band, the ATR is calculated over 10 periods, doubled and added to a 20 period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For the bottom or Minus Band, the ATR is calculated over 10 periods, doubles and subtracted from a 20 period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Signals
When prices close above the plus band, it is a signal of strength and rising prices
When prices close below the negative band, a signal that prices will drop is indicated
Signals stay in effect until the prices close across the opposite band. This should often be tempered, however, with the use of other indicators to provide better exit opportunities.
Further information
Also see the overview on Envelopes & Bands; as well as Bollinger Bands, the Price Channel indicator, and Average True Range.
Keltner Channel
肯特納通道(Keltner Channel):肯特納通道是基於平均真實波幅原理而形成的指標,對價格波動反應靈敏,它可以取代布林線(Standard Deviation)或百分比通道(Percentage Envelopes)作為判市的新工具.
概況:
肯特納通道是由兩根圍繞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波動的環帶組成的,其中線性加權均線的參數通道是20。
價格突破帶狀的上軌和下軌時,通常會產生做多或做空的交易信號,指標的發明人是Chester Keltner,後來這一指標由Linda Raschke再度優化改進,她採用10單位的線性加權均線來計算平均真實波段(ATR).
解釋:
類同於所有的包絡線或環帶狀系統,價格傾向於在環帶內運動,當價格突破環帶時,通常意味著會產生做多或做空的機會。
當價格報收在頂部環帶之上時,通常意味著向上動能的突破,其後價格會繼續走高。當價格報收在底部環帶之下時,則預期價格會走低。
在一個上昇的市道裡,中線或20單位線性加權均線,對價格能夠產生支撐作用,相反,下降的市道裡,中線會壓制價格上行。
和所有的跟隨趨勢系統一樣,肯特納通道在上昇和下降趨勢裡表現出色,在盤整市內則有所遜色,原因很簡單,跟隨趨勢系統不會致力於尋底猜頭。
肯特納通道應當和其他指標混合應用,比如說RSI和MACD,這樣可以對市場的強度進行確認。與趨勢線和其他指標配合的出場策略十分重要,從上圖的案例中,我們會明白這一點,等待價格收在底部環帶之下,意味著一個良好趨勢中的許多利潤會被侵蝕掉。
基於平均真實波幅的肯特納通道運算公式如下:
對於頂部環帶來講,在10單位周期基礎上計算出平均真實波幅,乘以雙倍,然后把這個數值與20單位周期的線性加均線數值相加,就會得出新的頂部環帶數值。對於底部環帶來講,在10單位周期基礎上計算出平均真實波幅,乘以雙倍,把這個數值從20單位周期線性加權均線數值扣除,就會得出新的底部環帶數值。
信號:
當價格報收在頂部環帶之上時,意味著價格呈強勢,後市看漲。
當價格報收在底部環帶之下時,意味著價格呈弱勢,後市看跌。
肯特納通道發出的信號會一直有效,直到價格報收於另一側波帶之外,不過,與其他指標配合之後,經過調和優化的肯特納通道交易法能夠給出更好的出場機會。
延伸閱讀:
包絡線與環帶,布林線和價格通道,平均真實波幅概況。
趨勢是把很難用好的刀
教科書上說--趨勢是你的朋友;
專家高手說--不要和趨勢作對;
歷史K線說--炒股要順勢而為!
看過一篇精華帖子”止損是把很難用好的刀“,寫得非常好。對於趨勢,以及其他各種分析方法,何嘗不是“一把很難用好的刀”?
漲勢持股,跌勢持幣。人人皆知。可對漲跌的認識和應對策略缺有極大的差異。股價每時每刻都在漲漲跌跌,每時每刻都在形成趨勢和打破趨勢,每時每刻都處於變化之中,使得投資者處於矛盾之中。
先說漲勢。1、一段漲勢的形成初期,必定有一個從跌轉向漲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段平台築底期,也可能是陡峭的急速拉昇脫離底部。不管怎樣,脫離底部價位一定幅度(常常在10%以上)是上漲趨勢確立的前提。此時我們是買還是賣?按照趨勢操作,當然是買入並持有。對於上述兩種脫離底部的狀態,你會選哪一種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底部狠盤後上漲的,其漲幅一般不大,止損點也比較容易設置。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認為風險小的股常常沒有急速拉昇脫離底部的股漲的好,漲的 快!這大概就是我們老是賺了指數不賺錢的原因所在吧。有了這個經驗以及一些短線高手的指點,那麼,我們放膽買入第二種類型的股,可以賺更多的錢嗎?在這類股上失敗的圖例和虧損的教訓恐怕大家也不會少!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在趨勢形成的初期,操作也如此充滿矛盾。在此只是簡單講講,具體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拋磚引玉。<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2、漲勢中的持股問題。賣在頂部,成功逃頂,是每個股民的理想。當我們戰戰兢兢的一路持股時,每一根長陰長陽恐怕都會讓心跳加速!如何才能成功的跨越途中的一個個小山丘和密密麻麻的陷阱而最終到達最高的主峰?回首看去,那途中的一個個小山丘,我們當時如何斷定它不會進一步變為大的山峰?不會就是真正的主峰?一輪大的上漲趨勢中,總是有不少中級的下跌趨勢,你如何就能夠斷定該處不會成為原趨勢的終結?
3、利潤的問題。買在趨勢初期,賣在趨勢末期。這是趨勢操作。也就是吃“魚身”操作法。問題是這魚身常常如同雞肋!一個上昇波段的利潤按照平均30%計算,掐掉底部和頭部各10%,剩下的魚身僅僅10%。而就是這10%的“魚身”也是要承受住很多次的大陰線、很多次的漲後回調、很多次的破位再拉回、等等考驗,才好不容易吃到嘴裡!而這吃到嘴裡的瘦小的“魚身”,恐怕在我們兩次的止損操作中就化為烏有了!
或許理想的做法是,低位趨勢初期買進,到達目標利潤就了結,管它是否黑馬,保住利潤再說。但這裡又有新的問題,目標利潤設定多少?目標利潤是否堅持?
在這個充滿機會和風險的市場,處處都是矛盾的雙方。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到底怎樣才能穩定獲利呢?
當我們看到趨勢反轉時,常常晚了一步甚至幾步;當我們不相信趨勢時,趨勢常常狠狠的教訓我們;當我們順勢而為時,市場又用其詭譎的變化不斷的考驗我們的承受力。
趨勢,也是把很難用好的刀啊!!!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