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8日電)國銀去年存款大增新台幣3.85兆元,存放比在年底續跌至69.23%新低。金管會強調,不認為銀行有爛頭寸議題,主因國銀除了持續新增放款2.2兆元,投資有價證券年增9103億元,也透過存放央行和同業拆款運用資金。

截至2021年12月底,本國銀行放款總餘額達33兆6751億元,月增1453億元,存款總餘額達48兆6453億元,月增4874億元,由於放款仍追不上存款增速,存放差擴大至14.97兆元,續創史上新高,存放比跌落至69.23%,續創史上新低。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受惠出口持續暢旺,帶動2021年全年國銀存款大增3.85兆元,不過銀行在資金運用效能表現仍佳,除了全年新增放款2.2兆元,銀行積極投資債市以去化資金,投資有價證券金額全年增加9103億元,另有存放央行及同業拆款,顯示銀行藉由放款、投資、短期資金調度等管道,運用資金仍相當有效率。

國銀存放比已連6個月下滑,頻頻創下史上新低水位,但童政彰強調,不認為銀行有爛頭寸議題,銀行必須保持適當流動性,觀察銀行現金和約當現金過往約保持在1.1兆元至1.2兆元左右,去年底銀行現金和約當現金仍維持1.2兆元水位,顯示銀行即使吸收很多存款,仍有效運用資金,同時保持國內流動性充沛。

Fed(美國聯準會)已拋出最快3月升息的鷹派論調,市場關注今年國銀存放比是否可能止跌回升,童政彰直言,存放比和總體經濟景氣有關,若台灣出口持續暢旺,銀行仍會持續吸收存款,即存放比仍可能呈現下滑;不過金管會在意的是銀行是否有效去化資金,積極維持企業資本擴充需要的放款、民眾消費性需求等。

2021年12月國銀單月放款增加1453億元,主要為購置不動產大增1747億元,負項項目則包含周轉金減少244億元等;若從銀行觀察,放款前4大銀行皆為公股銀行,第一為台銀增加1000億元、台企銀增加390億元、土銀增加300億元、一銀增加290億元。

若同步觀察國銀放款品質,截至去年12月底止,國銀逾期放款金額為587億元,月減35億元,帶動逾放比降至0.17%,月減0.02個百分點,創下史上新低;國銀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覆蓋率達776.24%,月增46.8個百分點,續創史上新高。(編輯:張均懋)1110208